这累世生命所积累下的恶业并不会因为我们遗忘的前世记忆而消失,等待因缘成熟后就会形成违缘。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辈子没干过坏事也会遇到违缘。
或许有人会认为不公平,但违缘如此,顺缘也是如此,一切都是“自作与自受”。
事实上,不仅我们会犯错,觉悟的菩萨们在过去无量劫中,也会造作恶业。
正如普贤菩萨说:“我于过去无始劫中,由贪嗔痴,发身口意,作诸恶业,无量无边,若此恶业有体相者,尽虚空界不能容受。”
《地藏经》告诉我们,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造作新业,其中既有招感顺缘的善业,也有招感违缘的恶业,两者不能相互抵消。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多是希望顺缘多多的,违缘少少的,那对于已经造下的恶业又有什么化解的方法呢?
迷途知返的救赎
““””
虽然已经作下的“业”不会散失,但仍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化解,让它结出的果子不那么大、不那么苦。
在佛教中,“业”有定业、不定业两种,前者已成定数,而后者尚有挽救的方法。
有三种定业如果已经做过,需要严防再犯:
○由强烈烦恼引起的言行、念头。比如小明想吃鱼,在爸爸杀鱼时就不断想象着色香味,吃完后还不断回味;
○因为长久以来的习惯而不断重复去做的恶业,比如职业屠宰;
○做恶业的对象是父母以及佛法僧三宝。
其余的情形都是不定业,可以通过“忏悔”来化解。那要怎么做呢?有哪些注意事项?
如何“忏悔”
及注意事项
““””
佛教中的“忏”是发露坦白过去所作的旧恶;悔是知错以后,誓不再犯。
佛教中有许多“忏悔”的方法,有梁皇宝忏、大悲忏、药师忏、地藏忏、八十八佛忏、三千佛忏等等。
其做法多为根据相应的忏文,称念佛号,每念一声,跪拜一次,随后于此诸佛前陈述往昔罪业,如《礼佛大忏悔文》中:
“若我此生,若我前生,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,若自作,若教他作,见作随喜;
若塔、若僧、若四方僧物,若自取、若教他取、见取、随喜五无间罪;
若自作、若教他取、见作随喜十不善道......”
这是行为上的做法,那心里头也有相应的要求,也即认错、道歉、悔过、誓愿。
念的时候要真诚地意识到所念的不是别人的罪业,每件每桩都是自己曾经造下的,发自内心生起诚恳的忏悔。
而每一个再不复犯、改往修来的发愿,也都应该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愿望,并且能坚持落实,如此才能产生巨大的力量。
如果只是嘴上说说,内心并未真切的追悔,反而期待获得佛菩萨的谅解、宽恕后此事便可略去不提,忏悔便只是口头上的自欺欺人。
三千佛洪名宝忏法会
““””
上海玉佛禅寺
将于4月28日-5月1日
举行三千佛洪名宝忏法会
四日期间,由法师领众
称念三千佛名,礼拜忏悔
以礼拜发起大忏悔心
以忏悔消弭宿世业障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